中国的教育病了
---- 在清华大学《种粮行为与粮食政策》
首发式暨中国粮食安全论坛致辞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樊明
中国的教育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中国制造”在国际上让人联想到廉价与低质量已经几十年了。很多年前中国人就不停地抱怨,用8亿件衬衫换了一架波音飞机,然而这种抱怨至今没有停止,可能内容换成了美国苹果牌的iphone,东西明明是中国人辛辛苦苦造出来的,但中国人只赚了个零头。中国人早就盼望有一天把“中国制造”改成“中国创造”,但这一天总是珊珊来迟。其实中国人清楚,中国人生产廉价、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再多,中国也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强国。为什么中国人制造的产品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呢?因为中国的教育病了,我们不能大批量培养出创新型人才。
三年前,我们学校举办歌咏比赛。我们系几十个学生组成合唱队,但几乎找不出一位同学会一样乐器,认识简谱,能把歌唱准,能指挥合唱。身为系主任,我教学生唱歌,给他们讲识简谱,讲解什么是声乐艺术,什么是合唱艺术,如何指挥合唱,如何朗诵等等。我问同学,你们怎么什么都不会?学生答,从小学到中学,老师就没有教过。我又一次感到,中国的教育病了:如果中国的大学生普遍缺少文化艺术修养,很难从他们中间产生出学术大师?
前些年,我收到一位学生所在县的招生办给我发来的一份公函,告知这位学生高考作弊。我把这位学生找来调查:你高考作弊了吗?答:抄了。又问:为什么高考要抄?答:高中老师说,高考时能抄一些是一些。再问:你的高中老师怎么会这么教你?答:我们学校高中老师都是这么教的。我震惊:考试作弊本应是个别学生的个人行为,怎么会演变成教师公然教学生作弊?而且教师教学生作弊也演变成一种集体行为?中国的教育真是病得不轻。
中国中小学生减负早已成了老话题。中国的中小学生极度疲惫且缺少欢乐。我注意到,我的学生不少身体不好。我问,你们怎么这么早身体就不好?答:上中学累得,特别是上高中累得。我心疼:为什么中国的教育培养出如此多羸弱的学生?其实,病根是中国教育病了,是高考把他们害病了。于是,我思考中国的高考。其实在我留学美国期间就关注美国大学如何录取本科生,我还关注,为什么美国的中小学生不累。后来我了解到,美国大学录取本科生是基于对申请者的综合考量,而不是基于某一项成绩或表现。我马上想到,中国能不能借鉴美国大学的录取方式?其实,2007年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废除中国高考,建议采用类似于美国式的录取方式。但经过仔细思考,我就不敢赞同了:中国这个国家只适合高考。现在大学几乎是以高考成绩为唯一录取标准,但录取时不规范操作已是五花八门。如果大学可以综合考察一个学生来决定对一个学生的录取,后果不可想象,可能完全失去章法,不知名正言顺的腐败会发展到什么程度。
中国的社会风气决定了中国只能采取以高考成绩为录取的最主要依据,因此不能轻言废除高考,而高考不废就很难避免中国的中小学教育不是应试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缺少创新性和文化艺术修养,身体羸弱,中小学生减负很难,高考时不择手段作弊也在就再所难免。因此,中国教育的病发生在校园内,而病根却在校园外。要改造中国的教育,就要净化中国的社会风气,而首要之是要改造中国的政治,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实现政治现代化。
虽然中国教育问题根子在校园外,但教师并不能因此就无所作为,尤其是升学压力较小的大学。我之所以要不停地指导本科生写书,除了其学术意义外(不过为此应首先考虑研究生),更在于希望一次又一次向中国教育界发出我的呐喊:要重视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如果我们重视了并身体力行,我们也可取得可喜的成就。有位学生对我说:“老师,书终于写完了,我已不再是原来的我。”这句话后来成了我们这本书作者照片的标题。确实,通过指导学生完成一部专著,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功效明显。当然,指导学生写书只是创新教育的一种方式。并不是每个教师都要教学生写书,但一定要教学生创新;也不是每位学生都要学写书,但一定要学创新。创新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我的创新教育还将继续。我正指导又一批本科生进行第四部专著的研究。这部专著叫《房地产买卖行为与房地产政策》。封面上这条向上倾斜的曲线是房地产供给曲线,告诉一个经济学常识:房地产价格越高,房地产产量越大。曲线右下方的点代表中国人的理想:房价要低,但产量要高,这样可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旁边有一个问号,这就是本书的主题:供给定律能够被挑战吗?今天我没有结论可以向大家报告,明年此时,我的学生将向大家报告我们研究的结果,欢迎大家明年再来。
非常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特别感谢谢寿光社长。每次我们把书稿发到出版社都担心出版社肯不肯出版,到不是担心我们书的学术水平,而是担心书中有太多离经叛道的观点,但书都出版了。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王莉莉老师,学生常说,再小的错误都难逃王老师的法眼。非常感谢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他影响了我的一生。非常感谢国家粮食局聂振帮局长、中国农业大学瞿振元书记,我的学生刚才跟我说,亲眼看到聂局长、瞿书记,才相信你们真地会来,他们倍感鼓舞。非常感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李小建校长、赵大蕻副书记及学校其他各位领导,他们一直宽容、支持一位特立独行的老师。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非常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每次我们的新书首发式都得到你们的大力支持。
我们明年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