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在沿海的福州、厦门任教,和当地商人多有交往。现执教于河南财经学院,和豫商有一定交往。有时不免将豫商与沿海商人做一些对比。所论豫商,主要指河南本土的企业家及经营者,尤其是指民营企业家及经理人。本想说一些对豫商的印象,定题为“豫商印象”。可又觉得仅仅是描述对豫商的印象过于表面,于是就想解释豫商印象。由此便想到文化并进而想到了政府。一个区域的商人的行为方式受文化影响很深,而政府对商人的行为方式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于是,改题为:“豫商、文化及政府”。豫商人群庞大,所见不过数人,所论豫商印象肯定难以全面和准确,只是希望将一些观察感受说出来或许能有细微帮助。
一、豫商与文化
豫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朴实、吃苦耐劳。这应和中原勤劳、朴实的文化塑造有关。在以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鼓励人踏踏实实做人、吃苦耐劳的元素,诸如,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中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发源地,农耕文化深厚,这可能和中原大面积的平原从而耕作条件较好有关。务农和土地打交道,必须实实在在,要能够吃苦耐劳。农耕社会,村落是主要的是社会存在。人们的交往面狭小,彼此也比较知根知底,容易建立信任感,并把这种信任延伸到偶而见到的陌生人,与人相处,比较实在。这些和沿海善经商的地方有所不同。
但农耕文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向前引申往往又通到了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儒家文化强调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种对权威服从的强调必然在客观上鼓励守旧而非创新。因此,创新不能算是豫商的特色。豫商基本上没有生产出具有全国影响、带有明显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主要在低技术的食品行业及一些资源性的行业方面有一些建树,中国大部分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来自沿海的企业。河南的一些较强的企业往往有相当的资源导向的特点,如煤矿、电解铝等,并且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劳动力。这可能和河南自然资源相对丰富有关。开发资源就能求得温饱甚至发财,而且对资源的垄断力也导致面临的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于是豫商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的动力也就减弱了许多。
创新和学习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文化的保守的一面也容易导致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较弱。相对沿海的商人来说,豫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不算是特色。我注意到,就拿省会郑州来说,这里没有很发达的针对企业的培训市场,河南的其他城市更是如此。相反,沿海一些发达的城市,针对企业的培训市场很活跃。老总们比较经常参加各种商业培训。不少白领们自费参加各种商业培训,不停地给自己充电。而在这方面,河南的老总们和白领们做得比较少,没有形成风气。再比如,我过去也和沿海的一些老总们一起吃饭。在饭桌上,老总们和我往往利用这个机会交流信息和知识,相互讨教。而和豫商一起吃饭时,更多地反复地找出各种理由相互劝酒,找不到劝酒的理由就大声猜拳,往往是自始自终,直到喝到快醉,很少交流信息和知识。
豫商的家族色彩可能比沿海的企业普遍来说更浓厚些,这可能是河南民营企业和沿海相比做得不够大的原因。就家族企业来说,沿海的企业谈制度化建设也比河南的家族企业谈得要多。河南是中国姓氏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更重视家族的血缘纽带关系,并把这种血缘纽带关系更多地带到商业经营中。而沿海地区受外来商业文化影响较深,更多地在商业经营中重视契约和制度的作用。企业的家族色彩和制度建设往往是一对矛盾。认人唯亲就必然不重视制度建设或很难进行制度建设。豫商企业的制度建设通常也不如沿海企业来得规范和执行得严格。而现代企业,缺少必要的并能很好贯彻执行的规章制度,必然难以做大做强。
相对于河南近一亿的人口来说,豫商的数量也不算大,名豫商更少。中原自古重农耕,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正是来自中原这样的文化土壤。地处内地,和外来的商业文化接触在时间上较晚,深度不如沿海地区,缺少在沿海地区比较常见的较为浓厚的商业氛围。在乡村,很多地方没有工业企业。民间也缺少创办企业的普遍的冲动。我也把我现在的学生和过去教的学生做过比较。在我印象中,过去的学生谈创业是他们的一个热门的话题,也有直接去实践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在这里,我很少听同学们谈论创业的话题,更少听说有付诸实践并取得商业成功的学生。我想,这和缺少商业氛围的大环境有关。
二、豫商与政府
相对来说,豫商更重对政府官员的公关,或曰更重市长,而沿海商人更重市场。其实,沿海的企业在改革开放开始的一段时间,也重视对政府官员的公关,也不是说,他们现在就不重视,但以我的观察,更关注市场。这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阶段有关,也和政府规范行政的程度有关。市场经济发展了,政府运作相对规范了,也就是说,政府官员个人运作的空间小了,企业就会更多地关注市场。
这里,政府的作用值得注意,因为到现在为止,中国仍然是一个大政府、强政府的社会,可能河南更是如此。豫商重视对政府官员的公关,这往往和政府过于直接的参与和干预经济活动有关。我注意到,现在几乎各级地方政府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招商引资方面,而且往往是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这在发达国家少有。地方政府官员重视吸引投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的,但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管理缺少规范,表现为:1、招商引资的批准程序不够规范,往往需要通过投资方和地方政府的主要领导个别谈判。2、由于通过个别谈判决定投资的批准,批准的随意性较大,这比较容易出现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投资方利用地方政府领导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态而要价过高,这可能导致地方利益受损并可能导致市场竞争的不公平性,二是,地方政府官员可能利用自己较少受到限制的审批权力进行寻租,导致政府官员的腐败。也可能这两方面问题同时存在。3、土地审批和地价的随意性,其后果导致严重的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投资者获得土地条件的不公平性,并由此很容易导致土地审批中的严重腐败问题。4、地方税收的随意性。现在地方政府为了争取投资,不顾国家有关税务的法律和相关的规定,竟相不按税法的有关规定降低地方税收,有的名其曰:“进一步加强税源经济建设支出”。其结果,往往是相互竞争的地方“共输”。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种地方政府不规范的招商投资的运作,不利于企业改善经济管理。当政府对企业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弹性时,包括土地价格、地方税收方面,有可能导致企业花费太多的精力放在对政府官员的公关上,希望获得更多的优惠待遇。这样,很难造就出一流的企业。所以,我想强调:改善投资环境的关键在于规范投资环境,规范了投资环境,才能造就一流的企业。
三、豫商展望
企业家的行为方式是环境制度的产物;同时企业家也在影响并改造着环境和制度。
全球化正在到处蔓延,WTO的保护期已经过去,西方文化尤其是西方的商业文化和传统文化正相互碰撞。新文化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元素,如科学、民主、法制、公平、效率、利益、责任、契约、创新、标准化,个人主义、自我实现,等等。这些新文化的元素正渗透和改造着传统文化,并形成新的文化包括新的商业文化。
就政府来说,就其发展趋势来说,终将不断改革,不断和国际接轨,建立小政府和更为规范的政府。就招商引资来说,将强调制度招商,而不是所有政府官员每人定指标直接招商。对外来投资者来说,尤其是那些希望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来谋取投资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更希望看到一个更为公正、透明和规范的投资环境,而不希望看到太多的人为性从而不确定性。如果一项投资需要大量对地方政府领导人的公关而结果又不确定,则为了减少风险,则可能减弱投资的意向,尤其是外地而又缺少地方公共关系的现在的投资者。要注意到,现在沿海一些地区的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方面的规范性已大为改善。如果河南在这方面起色不大,则河南的招商引资难以上大台阶。此外,政府行为的不规范并直接介入经济生活,也不利于豫商的成长。豫商可能花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政府的公关,而不是不断改善其经营管理。长此以往,豫商很难进步很快,做大做强。
随着国际竞争的本土化,随着政府建设的规范化,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豫商将具有更强的竞争意识,更多的面对市场。这样的外部环境,将导致豫商越来越多地放弃墨守陈规而更具开创性。面对市场竞争的加剧,豫商将认识到,现在的世界变化太快。如果不学习,就会掉队,这一点和过去取得过多少辉煌无关。再看看世界上的同行,人家普遍重视学习,坐地铁还不忘读书看报。人家在建设学习型的社会,学习型的企业。商业竞争的规则也在改变,过去的规则是大鱼吃小鱼,现在的规则是快鱼吃慢鱼。于是,豫商将比过去重视学习。吃饭时会多交流一些信息,会多花一些时间读书读报,多找一些有学问的人交流,多参加一些培训,到学校里来听听讲座,甚至报一个MBA班。渐渐地,河南的儒商多了,通过他们河南商界的文化氛围也在改变。
面对国内国际竞争,必须要和更多的职业经理人合作,慢慢地豫商的家族色彩将比以前淡化了,企业将变得开放了,包容了。企业制度也日趋完善,执行得比过去到位多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发现河南可大有作为。
豫商们找市长的次数减少了,面对市场寻找商机多了。渐渐地,他们感到自己更像一个企业家了,而且是用国际标准来衡量的。企业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了。整个河南的商业氛围也改变了,因为一批高素质的豫商群体已经形成。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和企业家的形成是相辅相成的。在浓厚的商业氛围中,比较能产生出大量的企业家;而商业氛围的形成又离不开企业家的带动。
如今,中部正崛起,对豫商来说,既是重要的发展历史机遇,也是当仁不让的大任担当者。中部崛起,无疑需要企业担纲,需要企业家,需要豫商。什么是企业家?企业家把劳动、资本和土地等资源要素整合起来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河南资源丰富,但如果缺少企业家,缺少对资源进行整合,从而没有企业,经济断难发展,也就谈不上什么“崛起”。我们今天谈要中部崛起,其实一个潜台词是现在中部还比较落后,有人称之为“中部塌陷”?中部为什么会“塌陷”?其实很重要的是,中部缺少一批优秀的企业家,缺少一批优秀的豫商。也可以这么说,“中部塌陷”首先是中部企业的“塌陷”,是豫商的“塌陷”。
(载《经济视点报》,2005年1月5日)
-
豫商、文化及政府
[经济时评]post by 樊明 / 2008-8-17 6:29 Sunday« 中部崛起冷思维 | 户籍制度改革和个人所得税改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