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主义科幻小说——《长生时代》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20-5-15 13:08 Friday内容提要 2038年,人类在诸多医学进步的推动下获得长生,实现了人类的古老梦想,但在当下却是问题:为防止人口继续增加要阻止人类不再生育,为了在长生时代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必须有部分人不能获得长生,面对这些难题整个人类社会的治理结构需要改革。为此,中国学者姜天舟带领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中国进入长生时代的方案,并进而为全人类顺利进入长生时代贡献了极大的智慧。进入长生时代后,机器人从事直接的生产活动,绝大多数人类既无生产活动,又长生不老,于是将不断探寻生命的意义。 作者介绍 樊明,1957年生,江苏扬州人。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 -
血与水:洪涝1991 (纪实小说)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1-25 5:52 Tuesday樊 明 一 1991年,中国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涝,波及安徽、江苏等18个省市,受灾人口高达两亿,直接经济损失达400亿人民币以上。 那年,我正在美国北伊利诺大学(Nor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经济系读博士,还担任了该校中国大陆学生会(也叫联谊会)主席。那时,《人民日报》(海外版)是同学们了解国内情况的主要消息来源。随着《人民日报》(海外版)关于洪水的报导日益增多,报导的灾情日渐严重,同学们开始不安、焦虑、谈论、想做些什么。于是,我因势利导,首先... -
女博士的一天(封面序言)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1-25 5:51 Tuesday中短篇小说集《女博士的一天》 目 录 序(李静宜) …………………………………………………………… 1 女博士的一天(中篇小说) …………………………………………… 3 寻(中篇小说) ……………………………………………………… 64 相遇 (短篇小说)…………………………………………………… 144 他将归去(短篇小说) ……………………………………………... -
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5:50 Friday人年轻的时候远离死亡,很少会认真地思考与死亡与关的话题。不过也可能偶有与死神擦肩而过、或误以为接近了死神的经历。这时,对死亡便会比较认真起来。 记得几年前留学美国时,有一年十月初因有急事我单人驾车从中部的芝加哥驶往西部的洛杉矶。越过洛矶山脉时天降大雪。到一个三叉路口我一时不知该走哪一条路,于是便把车打到路边并急刹车。结果车顿时失去控制并原地打转。车停下后,我正面临悬崖绝壁。当车打转时,我头脑中只是一片空白,并无暇思考死亡,尽管死神就在眼前徘徊。 ... -
父命狗命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5:50 Friday樊 明 曾两度访问台湾,有机会接触台湾政要。有一次与一政要喝酒闲聊。酒过八巡,这位政要生出一番感慨来:“我们这些政界人士,在外风光,回家有时连狗都不如。”我惊问,何出此言?他道了一段他自己的伤心往事: 政界人士晚上常在外应酬,难得归家。有一周六晚,幸无应酬,在家与太太、儿子共聚。客厅里,太太打毛衣,儿子和狗玩球,自己闲看报纸。一片轻松,其乐融融。那狗全身雪白,无一杂毛,呼之“白白”。人见人爱,尤其是儿子,几爱狗如命。这时,外面正下雨。儿子一下把球打到院子里去,于是叫狗去拣球。太太发... -
相遇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5:49 Friday樊 明 凌晨三点多钟,H城火车站候车室。那是1980年的暑假。我在读大学二年级。 “姐,看来我们今天要坐以待晓了?”我说。 “看来如此。”姐姐耸了耸肩说。 我和姐巡视了一圈,经过协商终于在两位躺着的人的四只大脚之间占下窄窄的一席。姐今天在车上站了好久,更显疲劳,我让姐坐下,我靠着她在旅行包上坐了下来。 我和姐出来旅游。昨天从S城出发,现正在转车。要到早上八点半才能继续上车。这里是一个中等大小的候车室。这时,... -
他将归去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5:49 Friday樊 明 才早上七点钟,电话铃就响了。我拿起电话说了声:“我是若曦。” “若曦,又考虑了一整夜,还是决定了:毕业典礼后我将回国。” 沉默,好一阵。 “逸飞,做顿早饭好吗?我马上过来。”说完,也没听清他说行就放下了电话。到逸飞那里趁饭从来没有问题。 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埋头准备博士资格考试。好几天了,没出过门,也谢绝了所有朋友的来访,一头钻在文海书山中。头也一直没有认真梳过。我照照镜子,发现自己苍白的脸上再找不... -
打工,仍在我的记忆中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5:48 Friday樊 明 国内的大学让学生做些活拿一些钱叫“勤工助学”,在国外就两个字“打工”。 我曾在美国留学时打过工。现在那段生活已离我越来越遥远了。有的人脱离打工生涯后就不愿再提起了,甚至到了一个新地方就干脆就否认曾经打过工,而我至今怀念打工的岁月。并不因为那段岁月有多美好。其实,有时人们更怀念蹉跎岁月,因为在那段时间里发生的事对今天的影响更大。也许正因为如此,在文学上悲剧更具感染力,更能触动人们的心弦。 记得在我留学时的第一个暑假去到一个美国人家里打钟点工。那主人叫我刷马桶,而且... -
巴黎第一日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10-10 4:47 Friday巴黎第一日 樊 明 1997年3月,为参加第十四届大西洋国际经济学年会,我第一次从美国乘机来到巴黎。到了巴黎戴高乐机场,顿感两眼一抹黑,话也说不清,路也不知怎么走。当务之急是在会议未开前办好回美签证。我本可申请六四绿卡,可放弃了。现在麻烦来了。为了保证办到签证,我准备了一包材料,除了自己准备的外,还有国际办、导师的等等。说起来,也是一包耗费的精力和人情。 巴黎的路不像北京的路是棋盘型的,而多为放射型的。经常有五、六条路交汇到一起,很少有长长的直路,走不了多久就要拐弯。加上法文路标对... -
上青藏高原(散文)
[文学作品]post by 樊明 / 2008-9-10 5:46 Wednesday上青藏高原 樊 明 一 青藏高原,最高、最遥远、最神奇、也最陌生,是我早就向往的地方。过去在美国留学时我老想,要是喜马拉雅山被安在美国,我早就开车去过了,而且一定是把车开到实在没有路的地方。我一直在等待一次机会去上青藏高原,去亲眼看一看喜马拉雅山。 1998年7月,我获得去拉萨参加一次学术会议的机会。本来是要和一位师长一同前往的。可就要出发时,他感冒了。于是,就不得不放弃了。就这么简单:感冒了就不能上青藏高原。否则,感冒就好不了,而且,还可能发...
樊明居
- 经术兼修 知进行随